钢结构油漆施工中,受环境、工艺影响,易出现流挂、起皮、遮盖力差等问题,不仅影响外观,还会缩短漆面保持时间。精准定位问题成因,采取对应措施,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。
钢结构油漆施工中,受环境、工艺影响,易出现流挂、起皮、遮盖力差等问题,不仅影响外观,还会缩短漆面保持时间。精准定位问题成因,采取对应措施,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。
流挂多因漆层过厚或环境不适。若喷漆时喷枪距离过近(小于 15cm),或单次喷涂厚度超过 100μm,油漆易因重力向下流淌形成泪痕;低温(低于 5℃)环境下,油漆干燥速度变慢,也会增加流挂风险。应对时,需控制喷枪与钢结构表面距离在 20-25cm,单次喷涂厚度保持 70-90μm;若环境温度过低,可选用低温快干型油漆,或在施工区域搭建临时保温棚,将温度提升至 5℃以上。
起皮常与基层或底漆处理不到位相关。若钢结构表面残留焊渣、氧化皮未清理干净,或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,后期漆面易从基层剥离。解决办法是施工前用专用检测工具检查基层,确保无杂质残留;底漆涂刷后,需根据油漆类型把控干燥时间,醇酸底漆需干燥 12 小时以上,环氧底漆需干燥 18 小时以上,干燥后用手触摸无粘感再涂面漆。
遮盖力差多源于油漆调配或涂刷遍数不足。若油漆稀释比例过高(超过说明书规定的 20%),会导致漆料浓度降低,遮盖力下降;部分深色钢结构仅涂 1 遍面漆,也难以覆盖基层底色。应对时,需严格按说明书比例稀释,稀释后搅拌均匀;浅色油漆建议涂刷 2-3 遍,每遍干燥后检查遮盖效果,确保无漏底现象。
某桥梁钢结构施工时,初期因低温出现流挂,后期调整为低温快干漆,并控制喷涂厚度,同时延长底漆干燥时间,最终漆面平整光滑,无起皮、漏底问题,投入使用后长期保持良好外观。